大家好,我是覃工,水电事业部的一名技术服务工程师。回首那段在缅甸工作的日子,心中满是感慨。提到缅甸,很多人脑海中或许会立刻浮现出 “电诈” 等负面印象,而我的第一反应,却是在那里为完成电气改造项目而拼搏的日日夜夜。今天,想和大家分享我与周工在缅甸的91天,聊聊那些难忘的事儿。
覃工(左)与周工(右)在瑞丽口岸
“这次出差时间可能会比较久……目的地是缅甸……” 当领导告知我这个任务时,我的心猛地一沉。
“缅甸?那儿局势很不稳定,很危险吧?非得去不可吗?”我在心底反复自问。沉默良久,公司交付的重任、亟待改造升级的缅甸瑞丽江一级水电站桥门机电气控制系统,如同沉甸甸的使命压在心头。我又详细了解了项目的来龙去脉,排除了不安全的顾虑,思索再三,我咬了咬牙,答应了下来。
离开家前,我看到家人满眼担忧与不舍。那一刻,我的心也揪了起来。但身为一名技术人员,我的职责告诉我,再艰难的挑战也不能退缩。带着家人的支持和同事们的鼓励,我和周工毅然踏上了去往缅甸的征程。
经过一路辗转奔波,我们终于抵达了缅甸瑞丽江一级水电站项目施工现场。踏入电站,陈旧的设备与老化的线路一目了然,我和周工迅速投入紧张忙碌的检修工作中。虽说水电站由中方管理,可中方人员寥寥无几,尤其是像我们这样桥门机改造方面的专业人员,更是稀缺。这使得我们深感责任重大,为保障工程质量,我们丝毫不敢有任何懈怠。
覃工(左)周工(右)在项目现场
施工现场湿热的空气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,紧紧裹住我们。设备安装时,手上的汗水常常使工具滑落,我们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,如选用特殊材质的防滑手套、改良工具握持方式等,顺利克服了这些挑战。在连接线路时,我们全神贯注,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。为了按时完成电气改造项目,满足客户需求,我们主动调整工作计划,加班加点成了常态。
春节期间,虽然思念家人,但我们深知工程的重要性,只能通过视频向家人送去祝福。施工现场的机器轰鸣声时刻提醒着我们责任的重大,尽管身处异国他乡,我们依然坚守岗位,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,从未有过丝毫动摇。那些日子里,我们遭遇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,有的设备突然损坏,有的尺寸不合要求......但我们没有退缩,我和周工遇山开路,遇水搭桥。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不服输的劲头,在有限的现场条件下,一步一步推动着工程稳步向前。
经过紧张的施工我们终于拿到了等了许久的审批单,坐上了归乡的汽车。离开电站的那天,命运似乎跟我们开了一个惊险的玩笑。当我们的车刚抵达缅甸边境,开始下车检查边境通行证时,地面突然开始剧烈抖动,一场7.9级的强烈地震突如其来。所幸我们在地震发生时已经提前离开,得以躲过这一劫。事后,看到网上发布的新闻,我们才知晓这场地震的严重程度,想想都觉得后怕。当国门界碑那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,我低头看看自己沾满尘土的工装,又摸摸怀里那张早已被焐热的全家福。此时,在五星红旗下,这一切都仿佛有了温度,我知道,自己终于回家了。
据了解,截至3月31日,瑞丽江一级水电站现场人员无伤亡、无财产损失,大坝、厂房、库岸边坡等重点区域经全面检查未发现异常。与此同时,云南境内各水电站及新能源场站的生产人员安全,设备运行正常,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。
在那片异国他乡,我们要克服的远不止技术难题,还有面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。但每当看到那些曾经故障的设备重新运转,为当地人带来便利,心中便充满了成就感。正是这段经历,锤炼了我的技术,甚至还让我学会了几句外语呢!
这段经历将永远刻在我的记忆深处,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。我们用行动向外人证明了,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,微特人对目标的执着追求,永远不会被阻挡。我们微特人脚踏实地、做事彻底的工匠精神,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熠熠生辉。